考据/千里江山图: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排版)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__TOC__[[文件:千里江山图.png|缩略图|1263x1263像素|千里江山图<ref>文献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制服不简单,把《千里江山图》穿在身上</ref>]] | |||
{{clear}} | |||
=== 概述 === | === 概述 === | ||
《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光的题一。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笔下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继续向前便临江了。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 | 《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光的题一。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笔下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继续向前便临江了。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 | ||
第7行: | 第8行: | ||
第三段一转前段的曲折紧张,节奏平缓,瞬间消除紧张气氛。画中一小岛,岛下平铺着渔村,渔舟点点,使开起之势下转,起到承接作用。卷左下部画近景坡岸与之相连接,起到转接作用。卷左尾部画突起的秀峰,其势向上伸过江面和远山,结住了开起之势,并总结全卷。 | 第三段一转前段的曲折紧张,节奏平缓,瞬间消除紧张气氛。画中一小岛,岛下平铺着渔村,渔舟点点,使开起之势下转,起到承接作用。卷左下部画近景坡岸与之相连接,起到转接作用。卷左尾部画突起的秀峰,其势向上伸过江面和远山,结住了开起之势,并总结全卷。 | ||
=== 现实 === | ===现实=== | ||
==== 作者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王希孟(1096—?),北宋宫廷画家。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为画院学生, | 王希孟(1096—?),北宋宫廷画家。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为画院学生, 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宋徽宗赵佶当时是图画院的老师,其慧眼独具:“孺子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后,技艺精进。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时年18岁。不久英年早逝。 | ||
==== 创作背景 ==== | ====创作背景==== | ||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 |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 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军权和政权分离之后,就进入了文治社会,文人地位很高。再加上汉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以及宋代出现的印刷术,都影响了文人艺术创作的主题。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 | ||
徽宗作为帝王,改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身份;他作为艺术创作的统领者,对绘画有着直接而明确的要求,作为画家的徽宗,从不放任宫廷画家自由创作,他对宫廷画家在形式和趣味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徽宗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艺术风格的绝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味和倾向。 | 徽宗作为帝王,改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身份;他作为艺术创作的统领者,对绘画有着直接而明确的要求,作为画家的徽宗,从不放任宫廷画家自由创作,他对宫廷画家在形式和趣味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徽宗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艺术风格的绝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味和倾向。 画学是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 年)设立的宫廷绘画教育机构,后归属翰林院图画局。王希孟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 ||
==== 取景原型 ==== | ====取景原型==== | ||
浙江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登上央视四套《文明之旅》栏目,对这幅传世名画进行解密,认为《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其中隐藏了来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诗《彭蠡湖中望庐山》。 | 浙江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登上央视四套《文明之旅》栏目,对这幅传世名画进行解密,认为《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其中隐藏了来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诗《彭蠡湖中望庐山》。 | ||
第24行: | 第25行: | ||
画中最突出的是双瀑与四叠瀑同时出现。四叠瀑是极少有的自然景观,它与双瀑同时出现,具有相当的唯一性,这只有在仙游(今属福建)的唐宋游览胜地九鲤湖才能相遇的自然景观,画家有可能接触到这种地域性很强的瀑布,汲取庐山三叠瀑的雄伟景象将它综合到画面里,还添加了当时的苏州长桥。因此,画家画的主景是庐山和鄱阳湖,第五组群山中最高的主峰也与庐山中的汉阳峰相似。 | 画中最突出的是双瀑与四叠瀑同时出现。四叠瀑是极少有的自然景观,它与双瀑同时出现,具有相当的唯一性,这只有在仙游(今属福建)的唐宋游览胜地九鲤湖才能相遇的自然景观,画家有可能接触到这种地域性很强的瀑布,汲取庐山三叠瀑的雄伟景象将它综合到画面里,还添加了当时的苏州长桥。因此,画家画的主景是庐山和鄱阳湖,第五组群山中最高的主峰也与庐山中的汉阳峰相似。 | ||
=== | ==== 传承 ==== | ||
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流传曲折辗转,历经磨难。当王希孟把这幅画绘制完成之后把它进献给宋徽宗,宋徽宗大为赞赏,于是把这幅画赐给了他的宠臣蔡京宰相;之后宋钦宗赵桓登帝后,被北宋内府收藏;北宋灭亡后解送到金国,再流转到宰相高汝砺手中 ;到了元朝,被书画家李溥光和尚收藏;到了明代被大收藏家梁清标收藏;在乾隆年间入了宫廷内府;到了清末被溥仪从皇宫带出宫,搁置在长春的小白楼里,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满洲国灭亡,长春小白楼的文物被哄抢一通,这幅千里江山图流落在民间;在解放初期画卷出现在琉璃厂被爱国人士商人靳伯声收藏,这个爱国人士把这幅藏品捐给了国家;1953年千里江山图正式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传承至今。 | |||
===游戏=== |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60px> | |||
刀狼教头服饰-千里江山图.png|刀狼教头服饰 | |||
日轮怪物衣服服饰-千里江山图.png|日轮怪物服饰 | |||
</gallery> | |||
== 参考 == | |||
<references/> |
2024年8月18日 (日) 17:12的最新版本
概述
《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光的题一。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笔下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继续向前便临江了。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
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与此相连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卷前题诗山中村庄座座古朴的小桥,带有凉亭的桥,簇拥着全卷的高峰,似直插天际,达到高潮。高峰左边的峰峦,与深入画里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了回转的作用,成为第二段的结处。漫步于此处,意味无穷。由跨江大桥踏上岸,两边排列着建筑,翻过高山,走过山谷,再爬上高山可见一处平原,村落房屋错落有致。平原边的悬崖颇具险势,但另一面的高山又给了村庄无比安全感。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并不能通往下一处,返回原来的小路且赏且行。山谷中的村落,河滩上的渔船,逍遥的隐居生活,招来船家继续前行。舟在水中,可见隔水两山遥相呼应,似是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虽尽力向对方倾斜着,却难以碰触。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了渔翁的吆喝。翻山越岭跋涉,才站到巅峰之下。虽有攀登之情,却难有攀登之勇。
第三段一转前段的曲折紧张,节奏平缓,瞬间消除紧张气氛。画中一小岛,岛下平铺着渔村,渔舟点点,使开起之势下转,起到承接作用。卷左下部画近景坡岸与之相连接,起到转接作用。卷左尾部画突起的秀峰,其势向上伸过江面和远山,结住了开起之势,并总结全卷。
现实
作者简介
王希孟(1096—?),北宋宫廷画家。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为画院学生, 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宋徽宗赵佶当时是图画院的老师,其慧眼独具:“孺子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后,技艺精进。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时年18岁。不久英年早逝。
创作背景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 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军权和政权分离之后,就进入了文治社会,文人地位很高。再加上汉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以及宋代出现的印刷术,都影响了文人艺术创作的主题。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
徽宗作为帝王,改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身份;他作为艺术创作的统领者,对绘画有着直接而明确的要求,作为画家的徽宗,从不放任宫廷画家自由创作,他对宫廷画家在形式和趣味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徽宗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艺术风格的绝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味和倾向。 画学是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 年)设立的宫廷绘画教育机构,后归属翰林院图画局。王希孟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取景原型
浙江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登上央视四套《文明之旅》栏目,对这幅传世名画进行解密,认为《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其中隐藏了来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诗《彭蠡湖中望庐山》。
图中的大山大岭屹立在江湖沼泽之畔,在北宋统辖的疆域里,只有江西庐山有此特性。画中展现了开阔的水域,近处水草丛生,远处烟波浩渺,像是长条形的沼泽大湖,远接江海,极似鄱阳湖一带的湿地、沼泽。画中的建筑样式、竹林,广泛使用的竹篱笆、竹篙、蓑衣、笠帽等竹制品,还有脚踏式双体船、挖河泥的劳作等,表明所画地域系江南湖区。
画中最突出的是双瀑与四叠瀑同时出现。四叠瀑是极少有的自然景观,它与双瀑同时出现,具有相当的唯一性,这只有在仙游(今属福建)的唐宋游览胜地九鲤湖才能相遇的自然景观,画家有可能接触到这种地域性很强的瀑布,汲取庐山三叠瀑的雄伟景象将它综合到画面里,还添加了当时的苏州长桥。因此,画家画的主景是庐山和鄱阳湖,第五组群山中最高的主峰也与庐山中的汉阳峰相似。
传承
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流传曲折辗转,历经磨难。当王希孟把这幅画绘制完成之后把它进献给宋徽宗,宋徽宗大为赞赏,于是把这幅画赐给了他的宠臣蔡京宰相;之后宋钦宗赵桓登帝后,被北宋内府收藏;北宋灭亡后解送到金国,再流转到宰相高汝砺手中 ;到了元朝,被书画家李溥光和尚收藏;到了明代被大收藏家梁清标收藏;在乾隆年间入了宫廷内府;到了清末被溥仪从皇宫带出宫,搁置在长春的小白楼里,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满洲国灭亡,长春小白楼的文物被哄抢一通,这幅千里江山图流落在民间;在解放初期画卷出现在琉璃厂被爱国人士商人靳伯声收藏,这个爱国人士把这幅藏品捐给了国家;1953年千里江山图正式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传承至今。
游戏
参考
- ↑ 文献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制服不简单,把《千里江山图》穿在身上